自幼就颇具胆略权诈的刘晔,最后为何发狂而死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人才,他们如过江之鲫般涌现于世。其中一位英勇而机智的人物,名为刘晔,他是那个时代的璀璨星辰。
刘晔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胆略和权诈。在他年仅十三岁那年,便亲手斩杀了一位不太驯服的侍从,这一英勇举动震惊了当地。成年后,他更是凭借智勇双全的特质,成功夺得了数千精兵,声名逐渐远扬。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混乱岁月中,刘晔选择了委身于庐江太守刘勋,后又率众投依曹操。他在征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谋略,逐渐受到曹操的器重。刘晔曾历任司空仓曹掾、主簿、行军长史等要职,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刘晔最为人称道的本领,便是他精于两面伎俩的本事。他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意,见风使舵,拍马逢迎,以博取主子的欢心。他又能处处附和众议,显得圆滑周密,令人难以看出他的真实想法。他在君主面前和臣子面前总是能够游刃有余地转换角色,堪称两面臣的典型。
刘晔的这种看家本领成为他官运亨通的诀窍。在代汉称帝后,他居然攀升到了侍中的高位,成为了天子左右的亲信大臣。尽管他的两面伎俩十分高明,但并非完美无缺,最终还是被人识破。
当魏明帝准备伐蜀时,刘晔继续展现他的两面手法。在得知明帝决心已定后,他独自入宫,大发“蜀可伐”的宏论。但一走出宫廷,他又立刻附和朝臣,声称“蜀不可伐”,并详细地阐述理由。他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当杨暨与明帝商议伐蜀之事时,杨暨直言谏阻。明帝愤怒地斥责他是书生不懂兵事。杨暨引用了刘晔的例子,指出刘晔也持反对意见。明帝惊讶之下,宣诏刘晔入殿对质。刘晔却一言不发,以沉默应对。
事后,刘晔单独入见明帝,责备明帝机密不保,并以老臣的架式向明帝施压。他的言辞巧妙,让明帝深感有理,并深表歉意。出殿后,他又教训杨暨说“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让杨暨若有所悟,也连声道歉。这一事件揭示了刘晔玩弄两面伎俩的高超技艺。
一位大臣向明帝揭露了刘晔的真实面目。明帝尝试用反间计试探刘晔,果然发现刘晔总是迎合上意。明帝十分恼怒,虽然念及刘晔是三朝老臣而强忍怒火,但将他逐出内朝,贬为外朝的大鸿胪。
刘晔遭到疏远后心中不安,不久便发狂忧虑而死。他的两面伎俩虽然让他一度官运亨通,但最终也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这位政治舞台上的一代奇才,他的故事至今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