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去哪儿了 揭其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这部融汇我国历史上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多领域的巨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原名《文献大成》的它,在编纂完成后,永乐正本被深藏南京文渊阁。随着时间的流逝,永乐正本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下落成为世人瞩目的谜团。
上一个世纪末,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栾贵明历经三十年的,提出了一项惊人的观点:永乐大典的正本可能仍存于世,而保存地点是北京十三陵中最为完好的永陵。这一发现重新燃起了世人永乐大典下落的兴趣。
回溯历史,这部大型百科全书在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编纂而成,保存了我国14世纪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永乐大典》的命运历经坎坷,多次遭受磨难和摧残。由于卷数浩繁,清钞完成后无法刊刻,仅重录了一部精妙无比的钞本,即人们所称的“永乐钞本”或“正本”,藏于明朝北京的文楼。
随着历史的变迁,《永乐大典》的原稿本不幸煨烬。明世宗时期,皇宫失火,世宗皇帝连下数道御旨保护大典。为避免不测,明世宗决定重录大典,耗时六年完成。重录的副本即被人们称为“嘉靖钞本”。在明清之际,由于管理不善,《永乐大典》的副本损失了二千余卷。
当我们的视线转向《永乐大典》的正本时,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它的下落。全书共22877卷,分装10095册,约三亿七千万字,如此巨著在重录后的下落变得扑朔迷离。关于其正本的下落,历来有三种主要说法。其中,被随葬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明成祖时期,编纂完成的《永乐大典》受到了明代两位喜欢读书的皇帝的喜爱——孝宗和世宗。他们常常阅读这部巨著。有一种明代习俗,就是把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书籍随葬。有一种可能性是,《永乐大典》的正本被随葬于世宗的永陵。永陵的规模明显比其他皇陵大,足以容纳这部巨著。
值得注意的是,《明实录》在嘉靖帝下葬后,对《永乐大典》正本的藏处只字不提,却连续褒奖大典的编撰儒臣。这一举动引发了人们的猜测,是否暗示着大典正本成为了陪葬品。这只是奇技网小编的猜想,真正揭开《永乐大典》正本下落的谜底,还需要通过科学探测或对永陵地宫的发掘来实现。
这部融汇了古代中国智慧的《永乐大典》,是我们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的下落之谜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究竟永乐大典的正本是否藏于永陵地宫,仍有待揭晓。让我们期待未来的与发现,为我们揭示这一历史谜团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