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反复腹泻
一、常见原因
感染性因素引发的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如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发的急性胃肠炎,可能导致宝宝持续腹泻。饮食不洁也可能引起肠道寄生虫感染,伴随腹痛、消瘦等症状。除了这些常见的感染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比如乳糖不耐受,由于婴儿肠道乳糖酶不足,母乳或普通奶粉中的乳糖可能引发渗透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腹部受凉或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等也可能导致腹泻。
二、处理建议
面对宝宝腹泻,家长首先要冷静处理。调整饮食是首要措施,如暂停普通奶粉,改用无乳糖奶粉;减少生冷、油腻食物,以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药物干预也是必要的。可以适当使用蒙脱石散吸附病原体并保护肠道黏膜。补充益生菌,改善菌群失调。对于细菌性肠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在生活护理方面,家长要注意宝宝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加重腹泻。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尤其在水样便频繁时。加强卫生管理也很重要,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如果宝宝腹泻超过2周、伴随发热或精神萎靡、出现脱水症状(如尿少、眼窝凹陷),应及时就医。对于疑似过敏或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也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三、注意事项
家长在宝宝腹泻的治疗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治疗。如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不宜随意使用抗生素。乳糖酶与无乳糖奶粉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肠道负担,需遵医嘱。观察病情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记录腹泻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大多数婴儿腹泻通过针对性的调整和规范治疗,可以逐渐得到缓解。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家长需保持警惕,排除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潜在疾病的可能。家长要保持耐心和关爱,给予宝宝足够的安抚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健康挑战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