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邓艾到底有多厉害?为何灭蜀两个月后
邓艾与是两位杰出的徒弟,他们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这两位英雄人物来自南阳新野的大族,生活在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的年代。尽管邓艾在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但他却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邓艾及其母亲和族人在攻下荆州后被强制迁移到汝南。在他十二岁时,又随母亲来到颍川。凭借自己的才智,邓艾在屯田民中被举荐为学士,但由于他从小口吃,被安排成为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邓艾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依然热爱读书和钻研军事。
每当邓艾身处山川之间,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行军打仗的情景,排兵布阵、布置军营。他的这些举动虽然引来了周围人的嘲笑,但他却毫不在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次偶然的机会,邓艾前往洛阳呈报工作,结识了在洛阳担任太尉的司马懿。司马懿对邓艾的才能大加赞赏,征召他成为太尉府的掾属,后来更是升任为尚书郎。
可以说,司马懿的出现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为了对抗吴国,司马懿派邓艾前往考察屯田事宜。邓艾根据考察结果写下了一篇《济河论》,为曹魏政权在后期保持最强实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秋季,他随军进入关中,成功防守了蜀军大将的进攻。尽管受到郭淮的节制,邓艾总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使魏军得以取得胜利。
公元263年,魏军兵分三路伐蜀,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邓艾在偷渡阴平的过程中,身先士卒,成功渡过了难关。在激战中,他斩杀了诸葛瞻,使绵竹陷落。随后,邓艾率军进入成都,蜀汉灭亡。
进入成都后,邓艾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并安抚了投降的人员,使他们恢复旧业。他受到了蜀人的拥护,并上书司马昭请求厚待刘禅。胜利使邓艾变得骄傲自满,他开始擅自承制拜官,这引起了钟会的嫉妒。钟会趁机制止邓艾并诬告其谋反。曹魏朝廷随即下令逮捕邓艾父子。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钟会抵达成都并将邓艾押往洛阳。但由于消息泄露,局势变得混乱。在混乱中,邓艾被护军胡渊之子胡渊追杀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他的妻子则被发配到西域。
邓艾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悲剧,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他的才华、勇气和决心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而他的命运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