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出身的皇后竟因为不受慈禧待见而惨死!
在古代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状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历史的尘埃中,有一名特殊的状元以其女儿的成功跻身皇室的尊贵地位而闻名于世。他就是那位在满蒙人试汉文领域独领风骚的状元崇绮。他的女儿阿鲁特氏,后来成为皇后的荣耀身份,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当时,正值咸丰帝病重之际,他深知自己的时日无多,于是立下两宫与八大臣共同辅佐幼帝的遗命。随着咸丰帝的离世,权力格局发生了巨变。八大臣的权利被剥夺,形成了两宫太后共同辅佐幼帝的局面。阿鲁特氏不仅是状元崇绮的女儿,更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这就意味着她是慈禧的对立派的成员。这种背景无疑为阿鲁特氏日后与慈禧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同治皇帝成年后,面临着选皇后的难题。阿鲁特氏因其贤淑贞静的性格备受推崇,而同治的亲生母亲慈禧则有意选择另一位女子为皇后。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阿鲁特氏,这无疑违背了慈禧的意愿,使得慈禧对阿鲁特氏的厌恶更加深重。
新婚之后,同治帝与阿鲁特氏恩爱有加,这使得慈禧更加不满。由于无法忍受这种局面,慈禧时常干预他们的夫妻生活。新婚不久的阿鲁特氏,被迫过上了形单影只的生活。她性格刚直,不愿屈服于慈禧的压力。这种性格又被人传到慈禧耳中,使得慈禧对她的厌恶更加深化。
在后来的日子里,阿鲁特氏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慈禧满意。当同治帝生病时,她因慈禧的干预而无法侍奉在旁,使得慈禧对她更加怨恨。而当她鼓起勇气去探望同治帝,并亲手为他擦拭脓血时,慈禧又骂她是妖婢。阿鲁特氏在这种压力下左右为难,做什么都是错。
随着同治帝的去世,阿鲁特氏的地位变得更加尴尬。此时她已经怀孕,但慈禧为了另立自己的外甥载湉为嗣皇帝,不顾她的处境。这使得阿鲁特氏陷入了绝境,她必须死。在种种压力下,阿鲁特氏的生活变得痛苦无比,她的父亲崇绮看到她如此痛苦,向慈禧请奏应该如何处理。慈禧回应说,既然皇后这么思念皇帝,不如随皇帝一起去。不久后,阿鲁特氏便去世了。
慈禧之所以选择立自己的外甥而不是阿鲁特氏肚子里的孩子为嗣皇帝,是因为她知道如果扶持阿鲁特氏的孩子,自己的地位将岌岌可危。相比之下,立载湉因为年纪尚小,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显然比能够母凭子贵的阿鲁特氏更为稳妥。加上对阿鲁特氏的厌恶和讨厌,注定了阿鲁特氏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