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银为什么要用木鞘来装呢 而不是用其他
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清楚为何沉银要用木鞘来装,接下来,风趣网小编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先从明末的农民领袖说起。
提及明末的农民领袖,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但实际上,除了这位大家熟知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个名叫张献忠的人物同样名震一时。他的声名之隆,甚至与李自成齐名,民间甚至有“张家长,李家短”的戏言,仿佛这两位人物总是被相提并论。
这只是老百姓的玩笑话,但张献忠确实是个非同小可的人物。他出身草根,却成为统领大军的领袖,更自创“大西国”,独享皇尊之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大西国”只有他一位皇帝。
张献忠的出身贫寒,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执着于自己的品性。他的早期经历十分接地气,跟随父亲做小生意,贩卖小物件为生。之后的生活愈发精彩,曾在官府担任过捕快,还曾投身军旅,可以说经历丰富。
而且,在长时间混迹江湖的日子里,他因爱打抱不平而声名大噪,甚至因此差点丢了性命。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讲义气”,他最终能够号召百姓参加起义。
随着事情的发展,他亲自组织军队对抗统治者的军队,其影响力之大,使得许多人听闻他的事迹后纷纷前来投靠,跟随他一同起义。
张献忠因当过兵和捕快的经历,在带领和动员民众对抗朝廷方面颇有心得,因此在众多起义军领袖中,他算是非常成功和出名的一位。
关于张献忠,成都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句话最初是以民谣的形式流传开来的,许多老一辈的人可能都听说过。
这句话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故事。据说,张献忠曾将自己的“大西国”的财富秘密藏了起来。当时清军入关,对他的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他需要逃跑,但无法带走所有的金银财宝。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这些财富藏起来,并留下了线索,这就是民谣中所提到的“石牛”和“石鼓”。
据说张献忠命令手下用木鞘装载千船金银珠宝,然后进行封存,丢入汹涌江中。这种木鞘经过特殊处理,非常适合封存银锭,并且能有效保护内部的财物免受外界影响。
至于为何张献忠选择用这种方法藏匿财富,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希望在情况好转后回来继续打捞这批财富,才在情急之下将这笔巨大的财富“扔”入江中。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张献忠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对这位明末的农民领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