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典故
奇技网为您呈现一篇关于“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典故”的图文文章,以下是经过精心整理的故事内容。
锣鼓喧天,传奇上演。伍子胥打马过乌江,保太子而不保娘娘。这一幕发生在美丽的大李集镇乌江岸边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故事起源于楚平王的一场荒诞行为。他娶秦女为太子建之妇,却又自私地占为己有。听信费无忌的谗言,他废除了太子建,导致建的老师太傅伍奢遭牵连。在这场无妄之灾中,伍奢父子面临生死之境,唯有次子伍员逃脱,引领先秦历史上最精彩的复仇一幕——伍子胥报仇。
故事的高潮是伍子胥带领吴兵入郢,挖掘平王尸体进行鞭挞。如果此时灭了楚国,故事将显得完美无比,充满传奇色彩。一个红颜引发祸水,勇士灭国,如古老戏剧所述,一匹马冲破铁甲连环,一杆枪战胜天下好汉,一声笑颠倒满朝文武,一句话失去半壁江山。
伍子胥明白关键任务是保护太子。他从伍明直奔慎邑,得知太子建已逃往宋国。他急忙奔向正午集,保护马娘娘一路追赶太子。来到利辛县大李集的乌江边,只见江水汹涌澎湃。伍子胥催马立在西岸,保护马娘娘先过江。如同当阳桥上的张翼德,追兵不敢近前。
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忠诚和忍辱负重的品德,立庙祀之。每年二月八庙会,人们在打马渡江处修建了五孔桥和七孔桥以表纪念。
伍子胥的故事并未结束。马娘娘怀胎十月,经颠簸后腹痛难忍,急需生产。伍子胥在桃园里的小茅庵安顿了她,马娘娘在此生下了少主胜,即今天的马店桃园村。母子平安后,他们继续前行。马娘娘产后虚弱,伍子胥只好把战马让给她母子乘坐。
前行不远,楚兵盘查甚紧。伍子胥心急如焚,马娘娘明白情况,把少主胜交于伍子胥,自己投井自尽,后人称之为“落凤井”。伍子胥含泪盖好井口,解开盔甲裹起少主胜,跃上战马闯关而去。
伍子胥的性格刚烈坚韧,他的评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从楚国逃离,历经艰辛,一路过昭关、涉汉水,最终报仇雪恨。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成就霸业,是吴国鼎盛时期的得力干将。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将其尸体装入皮革投入大江。
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化为涛神。端午节成为纪念他的日子。他的忠魂不灭,人们对这位国之柱石怀念不已。
这个故事以图文的形式展现了伍子胥的英勇事迹和传奇人生。他的忠诚、坚韧和英勇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