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除掉了一个人,使得蜀国灭亡推迟
蜀汉的智星陨落,一代伟人诸葛亮,以其无与伦比的智慧和谋略,为蜀汉撑起了一片天空。他忠诚于刘备,更在刘备逝世后,竭尽全力辅佐其儿子。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陕西宝鸡岐山境内安详离世,享年54岁,他的忠诚和功绩被蜀国君主刘禅封为忠武侯。
诸葛亮的去世,如同一颗明星的陨落,让人痛惜。他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蜀国消除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使得蜀国的灭亡推迟了几十年。这一切,都源于一次东吴与蜀国的交流。
蜀国与吴国曾有过一段和解时期,当时,蜀国的长史费祎,也是诸葛亮最为器重的人,他多次出使东吴。在一次欢迎宴上,费祎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吴国的人认为蜀国有两个小人,他们的才华只是表面,实则无真才实学。更糟糕的是,他们担心一旦诸葛亮不在,这两个人必定会造反。
诸葛亮对蜀国高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深知魏延和杨仪这两人的不稳定性,他们互相视为对方的问题。诸葛亮在临终前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不仅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冲突,还巧妙地除掉了这两个心腹大患。
魏延是一个勇猛且足智多谋的武将,但他自负且心胸狭窄。在朝中,他总是试图压制杨仪。而杨仪也并非易于之辈,他常当众嘲讽魏延,使得魏延每次都被激怒。两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诸葛亮在世时还能压制这两人,但他深知一旦自己去世,这两人必将掀起巨大的波澜。他早有预谋,对杨仪说在自己死后,要迅速带领部队返回蜀国。
魏延对此心生不满,他认为自己处处不如杨仪。这种偏激的想法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如果让他带领大部队回蜀国,他可能会带着部队去北伐征讨。但司马懿老谋深算,魏延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如果这样,蜀国可能就此灭亡。
诸葛亮的计划是让杨仪带领部队回来接手。他知道魏延会造反,并预见到他一定会被解决。他没想到的是魏延会如此急切地行动。魏延试图谋取更大的权力,但最终被王平等人解决,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了家人。
杨仪在魏延败亡后得意洋洋,但回国后他发现真正的权力落在了蒋琬手中,自己毫无实权。他开始抱怨并选择投奔魏国,最终因言论不当被朝廷贬斥,流放他乡。他在乡下仍不满足,上书辱骂朝廷命官,最终被朝廷派人抓捕并问罪,最终畏罪自杀。
诸葛亮的安排显示了他的高明决策。他让杨仪带领部队回国,使蜀国得以存活30年。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不愧是蜀汉的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