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匈奴(古时候的匈奴人是现在什么地方的

生活常识 2023-10-14 21:22www.caominkang.com生活知识

公元前215年,秦朝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秦末汉初,匈奴慢慢强大,屡次进犯汉人,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威胁,而且控制西域。在汉武帝时,匈奴被击败,退出漠南。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到了汉武帝晚年,匈奴击败汉军,重新掌控漠北。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五单于争立。公元前53年,南匈奴又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灭北匈奴。在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乱不定。


公元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漠北又发生蝗灾,北匈奴开始大乱。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了胡夏政权。


匈奴干扰了当时的中国,《史记》《汉书》均有记载。近代西方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游牧民族。


中文名匈奴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史乘,据《史记》记载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自冒顿单于(公元前209——174年)起至匈奴西迁(公元九十一年,永元三年)止,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续了整整三百年,此后匈奴又在我国历史上活跃了近二百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才在我国史籍上渐趋消失。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公元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天的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西汉初期的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共48年)。

到汉武帝时,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此时正为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两军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


公元4世纪,匈奴人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

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最为猖狂的时期,是在西汉。秦始皇死后,冒顿单于灭掉了东胡,一统北方草原,收回了蒙括将军夺回的河套地区,建立了匈奴帝国。

“平城之围”之后,汉高祖刘邦认识到,仅凭武力很难将匈奴斩草除根,于是听取大臣娄敬的建议,采取“和亲”政策,于是出现了“昭君出塞”等故事。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对于匈奴的战略,由防守转为进攻,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等一大批抗匈奴名将,一个个封狼居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武帝之后,匈奴帝国的势力,开始逐渐衰落,,由于内部分裂,整个匈奴帝国土崩瓦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关于匈奴,有一个问题是争论不休的,那便是“匈奴到底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

如果根据史料,这个问题还是无解,因为东西方史料中,对于匈奴的外貌描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我国史料的记载中,是这样描述匈奴的“人皆深目、高鼻、多髯。”

,东罗马的史学家普里斯库斯,却在其著作中这样描写匈奴人“他的身材矮短,胸部宽广,头很大,眼睛小,散发出灰色。他的鼻子是平的,脸是黑的。”


由此可见,东方史料中,匈奴更趋近于白种人,而西方史料中,匈奴则更趋近于黄种人。

科学文明的大致,出现了DNA技术,给这一历史谜团,带来了答案,人们发现,匈奴可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被称为北匈奴,另一个则被称为南匈奴。

其中,北匈奴来自于蒙古国石板墓文化,而南匈奴这则来自于于鄂尔多斯文化,从DNA上看,北匈奴的染色体,与西亚、东欧、中欧有重合的部分,而南匈奴的染色地,主要是O3染色体,这与黄种人的染色体,是重合的。

从中可以得知,南匈奴的血统,是黄种人的血统,而北匈奴由于西迁,在血统上融合了中亚、中欧和东欧的血统,,北匈奴是混血儿,血统上更趋近于白种人。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交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caominkang.com 曹敏电脑维修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