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救楚之战中秦哀公帮大楚复国,真的是被申包

互联网 2023-10-17 08:24www.caominkang.com电脑维修知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一读起这首苍凉悲壮的《无衣》,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什么故事?

  秦哀公三十一年,即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兴兵灭楚,楚大夫申包胥至秦国告急,秦哀公态度暧昧,于是,申包胥

  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在秦廷之外,七日七夜不吃不喝,痛哭不绝,秦哀公终被打动,遂发兵五百乘,在申包胥的带领下,打退伍子胥,帮大楚复国。

  这就是有名的《哭秦庭》,后世多有演义,这个故事里,申包胥的忠君爱国之心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秦哀公帮大楚复国,真是因为他被申包胥的眼泪打动了吗?

  别天真了,秦哀公在位三十六年,虽然没有多大作为,但也算个英明的政治家,而政治家,向来心如磐石,绝不会轻易被什么眼泪打动,他所在乎的,只有利益。

  到底什么利益能让秦哀公下定决心帮大楚复国呢?两个原因。

  争斗

  一扼杀潜在的危险

  秦国最大的敌人始终是晋国,为了对付晋国,他们才积极向靠拢,从时期开始,就通过姻亲关系与楚国打造铁杆的战略同盟。

  而晋国为了对付楚国,才大力扶持吴国,给楚国在后背制造一个敌人,也就是说,吴国灭楚,晋国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从这个层面讲,因为晋吴联盟的关系,吴国对秦国并不友好,这时候如果任由吴国灭亡了楚国,或者扶持起一个傀儡,那么,秦国必将被晋吴两国前后包围。

  本来一个晋国就够吃力,这时候再加上一个吴国,以后还有秦国的好日子过吗,所以,秦哀公必须乘前后合击态势尚未完成的时候,将这个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有打败吴国的可能

  其时吴国军力强盛,又有伍子胥、等一干贤臣辅佐,以秦国的能力,又怎么有可能打败他呢?

  其时这个原因不在秦国本身,而在吴国的后方,为什么这么说?

  晋吴联盟是为了对付楚国,楚国也不会,他们早在时期,就与吴国侧背的敌人越国结成同盟。

  吴越两国是世仇,彼此间没有调和的可能,一旦找到机会,一定会发兵攻吴,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

  如今楚国灭亡,吴国强大,越国一定惴惴不安,这时候,如果有人与吴国为敌,越国一定会乘隙攻入吴国,在他们后方捣乱。

  事实上,吴国举倾国之力出兵灭楚,后方空虚已成事实,越国早就蠢蠢欲动了。

  曰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什么意思?

  秦哀公

  秦哀公起初并没有明确拒绝申包胥求救,而是说

  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出兵这样的大事,你等我跟大臣商量一下。

  于是就在申包胥痛哭七天七夜的时候,秦哀公与诸大臣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得出复楚利大于弊的结论,所以才下定决心帮申包胥,帮大楚复国的。

  这一决定虽然很有风险,但对当时的局势而言,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

  假设没有上面两条有利因素,吴攻楚之前就跟秦国修好,或者贿赂六卿,挑动晋国攻秦,并留下一定兵力提防后方。

  恐怕申包胥就是哭死,秦哀公也只能表示道义上的同情,至于帮大楚复国,那根本就是门儿都没有的事情。

  所以说,伍子胥其实并不高明,或者被仇恨蒙蔽了头脑,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就劝谏举倾国之力伐楚,而没有继续沿用巫臣、孙武以偏师不断袭扰的“疲楚”之计。

  结果,前面秦国打来了,后边越国打来了。

  前后夹击之下,吴国的仗还怎么打,只能草草收兵,于是楚国就这样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caominkang.com 曹敏电脑维修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