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有哪些习性?都有哪些栽培技巧呢?

互联网 2023-10-16 20:59www.caominkang.com电脑维修知识

  不知道大家对番红花有了解吗?今天奇闻网电脑维修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番红花相关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电脑维修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番红花的外形特点与品种简介

  番红花为常绿灌木,也是朱槿的园艺品种,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番红花为阳性植物,不耐阴、不耐寒,并且也不耐旱,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只能盆栽。

  番红花

  番红花株高约1-3米;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阔卵形或狭卵形,长4-9厘米,宽2 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叶柄长5-20毫米,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毫米,被毛。

  中文学名番红花

  拉丁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cv. 'Saffro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锦葵目

  科锦葵科

  族木槿族

  属木槿属

  种朱槿

  品种番红花

  番红花的栽培方法

  番红花为阳性植物,所以在栽培过程中最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番红花不耐旱,所以人工栽培番红花应注意养护环境。番红花为常绿灌木,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修剪,以保证其健康生长。

  番红花

  番红花盆栽用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每年早春4月移出室外前,应进行换盆。换盆时要做3件事一是换上新的培养土;二是剪去部分过密的卷曲的须根;三是施足基肥,盆底略加磷肥。 为了保持树型优美,着花量多,根据扶桑发枝萌蘖能力强的特性,可于早春出房前后进行修剪整形,各枝除基部留2-3芽外,上部全部剪截,剪修可促使发新枝,长势将更旺盛,株形也亦美观。修剪后,因地上部分消耗减少,要适当节制水肥。

  番红花于种植后20~30天开始出苗,出苗前可再灌水一次,出苗后3~4天即开花,花期较短。11月中、下旬,在北方地区须搭防寒风障,入冬前灌一次冻水。冬季在畦面上均匀地施农家肥4000千克,既起到增加肥力,又起到保暖防冻作用。2月中旬返青后,公顷施饼肥1500千克,自3月起西红花进入生长旺盛阶段,每10天喷1次0.2%磷酸二氢钾,连续2~3次。在1月份气温最低时,可在畦面上加一层树叶覆盖,2月下旬,除去覆盖物。3~4月,为番红花生长最旺盛时期,此时应注意经常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丛生,以利球茎的膨大。4月中旬,再灌水一次,5月采挖球茎,休眠过夏。

  番红花的分球及播种繁殖

  番红花为朱槿的园艺品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花期为全年。由于番红花的发枝力比较强,所以耐修剪,对于土壤的适应范围也比较广。喜欢自己动手繁殖番红花的朋友们可以选择分球及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

  一、分球繁殖

  用球茎繁殖,5月上中旬于番红花地上部分尚未完全回苗时,挖取球茎,按大小分开,放通风干燥处贮存。9月上中旬栽种。栽前用苯来特稀释液浸泡球茎,用安百亩处理土壤,对消灭土壤中线虫,防止病虫害蔓延效果较好。早下种球茎先发根后发芽,早出苗,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迟下种则先发芽后发根,迟出苗,幼苗生长较差。球茎的大小与开花与否有密切关系。球茎重量在8克以下一般不开花,开花朵数是随球茎重量的增加而增多。叶丛数,叶片数及叶大小等和球茎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西红花的种茎须经挑选,分级种植。一般分25克以上,16~25克,8~18克,8克以下四个档种植,以利管理。播前用5%石灰水浸种茎20分钟可防治顶芽腐烂;用25%多菌灵500倍液与三氯杀螨醇或40%乐果3000倍液,两种药剂混合浸种20分钟,立即下种,可防治腐烂病及罗宾根螨。种前剔除球茎上的侧芽,16克以下的种茎留1个顶穿,16~25克的留2个项芽,25克以上的留3个顶芽,平畦栽植。西红花的产量与种植密度、深度有一定关系。若种植过浅,新球茎数量多,个体小,能开花的球茎少;种植过深(如深10厘米),新球茎虽大一些,但开花的球茎数量也要减少。为此,西红花的种植密度与深度要根据球茎大小而定,分开种植。8克以下球茎以行距9~12厘米,株距3厘米,深3~4.5厘米种植;8~25克的球茎以行距12厘米,株距6~9厘米,深6厘米为宜;25克以上球茎以行距12-15厘米,株距9~12厘米,深6厘米为宜。种时按上述深度开沟下种,以上密度将球茎放入,主芽向上,轻压入土,覆土弄平。公顷用种量约10500千克。

  二、播种繁殖

  由于番红花不易结籽,需通过人工授粉后才能得到种子。待种子成熟后,随收随播种于露地苗床或盆内。种子播种密度不能过大,以稀些为好,因为植株需长球,一般2年内不能起挖,从种子播种到植株开花,往往要经3~4年的时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caominkang.com 曹敏电脑维修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