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中间商”要给力|长江评论

互联网 2023-07-30 16:08www.caominkang.com电脑维修知识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近日,国家反诈中心公布数据,在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超过六成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60岁及以上只占比1.4%。出人意料的数据引发了网友热议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居然更容易被骗,这是为什么?

据公安部数据分析,年轻人使用网络时间长,留下的信息多,更容易“裸奔”,从而被犯罪分子盯上。被害者往往面临的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针对被害人“量身定制”的诈骗剧本。当对方精准地说出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习惯后,骗局就变得难以辨识。换句话说,年轻人之所以成为最容易被骗的群体,是因为他们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更多,更容易被盯上和算计。

在我们身边,较为常见的是老年人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从数据分析来看,老年受害群体之所以占比不高,因为手机操作转账、汇款等步骤比较麻烦,一些老年人因不会操作而未落入陷阱。也就是说,老年人通过电话受骗的还是很多,没有成为网络诈骗高危人群,只是因为使用手机时间比较短、程度比较浅。

这其中就有一个悖论如果算法、大数据不能用来锁定有诈骗嫌疑的电话,为老年人筑起防骗屏障,那么算法、大数据等又如何能如此精准地锁定阅世不深的年轻网民?要知道,算法也好、大数据也好,技术是中性的,要看是谁在用,怎么去用,有利于谁。

诈骗是违法犯罪行为,与过去面对面诈骗相比,如今的电信网络诈骗多了一道“中间商”,即电信运营方和网络平台。由于不能面对面,诈骗的危害比过去更甚。打击这一类违法犯罪行为,两头要给力,一头是监管和法治要给力,比如公安部就建立了防诈反诈系统,另一头用户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天下掉陷饼”。但中间环节也特别要担起社会责任,电信运营方、网络平台、互联网企业掌握着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怎么用,怎么维护,拷问企业社会责任和良知。在技术赋能下,“中间商”的能力非常强大,应最大可能地识别和屏蔽诈骗苗头,保护用户利益,担起防诈反诈的责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caominkang.com 曹敏电脑维修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